论“传统”家庭教育的问题所在
内容目录

声明:
本文阐述的理念没有针对任何人群或文化进行攻击,仅是博主对生活中观察到的情形的一种粗浅认识和理解。
文中的“传统的家长”并非指代中国文化传承下的家长,而是那些“自认为”自己遵守的是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的人。

一个孩子告诉家长自己感冒了。
很多的中国“传统”家长第一反应是:
“你怎么就又感冒。”
“是不是又偷吃凉东西了,是不是晚上又没盖好被。”
“赶紧去把药吃了,你这一生病学习又要耽误多少进度,会被人落下的。”

多奇怪,什么时候我们的家长在孩子生病时,对孩子的关心就只剩下责备和担心学业,而不担心孩子被疾病折磨的有多难受,是否需要人陪伴。
在中国部分家长“朴素”的认知观念中,孩子是不能放在温室大棚里养的。小时候多吃点苦是福气,孩子如果从小就没吃过苦,那么长大了容易没出息。
可是家长们却从没有去质疑过这代代相传的“育儿祖训”,也从来不会去主动思考这些“育儿祖训”是否正确。而是为了不出差错的原模原样的去模仿自己父辈对自己的做法从而去教育自己的子女,同时也懒得去思考以减少教育“失误”而带来的风险。明明当年的自己也是那么想要反抗。
可是但凡是一个接受过教育的人都知道,我们需要歌颂的从来都不是苦难本身,而是经历过痛苦磨难之后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精神品质。
在一个人正在经历痛苦磨难时,来自亲近之人的任何态度都会被无限放大。
孩子可能正在忍受着感冒带来的鼻塞头痛脑袋不清醒的时候,他的整个世界都是恍惚的。
这时他得到的如果不是来自家人的安慰和对自己身体的关心,而是责备。责备自己不小心感冒了,关心的也是自己的学习成绩是否会受到影响,让自己赶紧好起来,那么孩子内心该如何想。
这种话语给孩子感觉就是自己是故意去得的感冒,以此逃避学习,不赶紧好起来就是一种罪过,甚至不小心得病也是一种罪过。
这种看似关心的话语会潜移默化的让孩子误认为自己很孤独,没人能在自己难受的时候真正的心疼自己,关心自己。

“我们这么做全是为了你好!爸妈能害你吗?”
“你什么时候能懂点事,能让我们省省心!”
“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东西都不重要!”
“爸妈当初就是因为没好好学习,所以现在才天天这么累。你要好好学习,争取以后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
“小孩子天天就知道玩,等你考上好大学,到大学里随便你玩!”
“你买这些有什么用?是能给你考试加成绩,还是有助于学习?”
诸如此类的名言警句数不胜数,家长们也屡试不爽。
往往在自己说出这种名言警句的时候,自己的孩子很大概率会不再和自己犟嘴,乖乖听自己的话。
可是没人去思考过,那些沉默了的孩子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是对现有局面的妥协、是对名言警句的沉默、还是真的认同了家长的观点,这一点我无从得知。
但是我知道这些话绝对是在折断孩子天使般的翅膀、磨灭孩子的想像力和好奇心,逼迫孩子向现实低头,努力成为应试筛选中的“胜者”,从而成为社会上一颗优质的螺丝钉。

我前两天看了一个视频,一个小男孩考试又考了99分,回家进门之后得到的不是来自父母的夸奖和鼓励,第一句居然是“你好好想想你这一分从哪里丢的”,当即那个小男孩情绪就崩溃了。
他每次考接近满分时,父母都是让他好好想想丢的分是怎么丢的,而考了满分也是让他不要骄傲继续保持。
而就在孩子终于忍受不了在歇斯底里的发出质问、发泄心底的委屈时,旁边的家人却拿起手机去记录这一刻,感觉自己的孩子生气很好玩儿要记录下来。
这就是“朴素”的家长们最不缺的“优点”。
非常善于发现孩子的缺点并指出来,却对孩子的优点非常吝啬夸奖。
仿佛在整个中国的育儿界,夸奖自己的孩子这件事是不可被容忍的事情,要夸也要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夸“隔壁的孩子”。
一张精美的手绘线稿,不小心滴了一滴彩色颜料。人们往往注重的都是那滴彩色颜料是不应该存在的,是应该被谴责的。但是人们却往往在谴责缺陷的同时根本没有花心思去欣赏那滴颜料之外的大幅精美的线稿本身。

其实上面小男孩的故事还反应了一个现实家庭的现象。
就是父母普遍并不懂得如何去尊重自己的孩子,或者说父母们根本就不认为自己孩子在自己这里需要被尊重。
随意翻看孩子的日记本,在孩子表达观点时随意打断或者干脆不听,对孩子提出自己需要被关注的渴望视而不见。
在家长偷看孩子的日记被孩子发现时,家长们自然而然的会摆出了上位者的姿态,居高凌下的反驳自己的孩子。
“小孩子,需要什么隐私,我是你爸妈,看你日记怎么了,我还不是为了你好。还有你给我解释解释日记里xxx是什么意思。。。”

人们总是在网上呼吁要强烈反对校园霸凌,可是却总是忽略家庭往往也是孩子被霸凌的一个重要场所。
在学校,孩子被霸凌或许还可以寻求老师和家长帮助。
可是来自家庭的霸凌才是让孩子最绝望的,因为伤害来自自己最为信赖的父母。而且这种霸凌往往会被裹上一层“家庭教育”的外衣。
在这种不被尊重的、父母可以不和孩子讲道理的、没有有效沟通的环境生活。久而久之,孩子的“叛逆心理”就会出现,做出任何让自己父母生气的事情仿佛成了唯一“报复”的手段。
而在孩子长大后,“原生家庭”的概念也早已深深的埋进那段孩子时期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所以,如果真的想从根本上去改变和孩子的关系,那么尝试着去以平等的身份去沟通、去交流。尝试通过沟通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强行通过侵犯孩子隐私的方式,同时也不要抱着“我是你父母”的心态去让孩子屈服自己,这样得到的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尊重,多一些关注,多一些夸奖,或许会很不一样。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大有作为。
望子成龙是每一位父母的愿望,可是当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他便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可以拥有自己独立思考、独立灵魂的人。
他不是谁的附属品,包括他的父母。
孩子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可以帮助他建立起正确的三观,但是同时也请不要通过强硬的手段“修正”孩子的性格和决定。
因为“硬掰”即使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但往往也会让内在产生“伤痕”。

其实跟随时代发展,现在的很多新手父母都已经有了新的教育理念:懂得和孩子做朋友,懂得尊重自己的孩子,愿意为自己的孩子花时间,倾听孩子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认为小孩子是什么都不懂的、他会自己慢慢成长的、如果长歪了打一顿就好了。

当然,每一个新的时代都会造就一批新的理念,我们同样要警惕自己成为那部分的“守旧派”。

最后,愿天下的孩子都能够快快乐乐的长大。

版权声明:本文《论“传统”家庭教育的问题所在》是由陶其原创撰写,首发于陶其的个人博客
转载声明:如需转载本文,请务必在转载处保留原文链接:https://www.tqazy.com/?p=627,并明确注明文章来源。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